close

摘要

今年(2011)以來,國際船舶市場需求出現結構性變化,大型集裝箱船、LNG(液化天然氣船)及海洋工程裝備等高附加值產品主導國際船舶市場,但上述高附加值產品訂單基本為韓國、新加坡造船集團所壟斷,國內船舶企業承接新訂單難度增大。今年以來約有半數以上的造船企業尚未獲得新的訂單合同,個別造船企業出現船臺空置,無船可造的局面。

貨櫃航運及散裝航運之承載物品(如表一)及供需影響因素未盡相同,貨櫃航運業以製成品之進出口為主,受全球貿易狀況及貨櫃船供給影響大;散裝航運業則以大宗物資及原物料運輸為主,受全球景氣、天災、氣候及國際需求等因素影響。

航運    

 

經濟前景不明 全球造船業愁訂單

2011-06-24

《華爾街日報》報導指出,儘管全世界都已擺脫全球經濟衰退,但造船業才剛開始感受到衰退的影響,訂單大幅減少,迫使造船業紛紛裁員,轉為能源業生產鑽井平台和其他海上產品。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也坦言,大陸部分船廠將在完成現有訂單後暫停生產,顯示無新訂單的窘境,似與匯豐預測6月PMI將下降至11個月新低不謀而合。

     報導指出,衰退對造船業影響滯後的原因是這個行業獨有的,3年前世界貿易和航運衰退,減少了船舶需求。但因大型油輪和集裝箱船要花3到4年才能建成,因此造船廠這2年忙著履行的都是金融危機前的訂單。

     造船訂單在2009年下降,且恢復速度一直很慢,因此從今年開始,全球造船業開始感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。不過,分析師預計,訂單數量會在今年底前增加;業內人士則強調,在全球經濟依舊脆弱、融資前景撲朔迷離下,說不定還要好幾年訂單才會恢復正常水準。

 

船舶業迎來轉型發展"黃金五年"

2011-06-07

國家發改委最新公布的《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(2011年本)》(以下簡稱新《目錄》),自6月1日起正式實施。這是繼2005年版本后,國家發改委再次發布該目錄,將對“十二五”時期的產業發展起到綱領性的作用。該目錄專門對船舶工業的發展做了闡述,就鼓勵類、限制類和淘汰類三個板塊提出了要求。這將對未來五年中國造船工業帶來哪些影響?船舶企業該如何更好地把握國家政策導向和未來產業發展先機,實現跨越式發展?

鼓勵支持:瞄準造船高端市場

過去的五年,中國造船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,造船完工量、新承接訂單量、手持訂單量等三大指標均居全球第一。但驕人成績背后,我們應該看到,在實現量的跨越的同時,質的同步提升還有差距,突出表現在:船舶工業地區發展不平衡、船舶配套自主化水平有待提高、高端船舶比重有待提升、造船技術有待優化等。

因此,最新版本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,通過對全球造船行業未來發展走向的綜合考量,突出強調高端、低碳,著眼中國造船水平質的提升。細細閱讀,發現目錄的要求詳盡而具體。

自主配套。在船舶配套產品方面,船用中低速柴油機及其關鍵零部件、船舶通訊導航及自動化系統等關鍵船用配套設備,高強度船舶用寬厚板、海洋工程用鋼、船舶涂料、船用可變槳齒輪傳動系統、船舶海上溢油應急處置裝備等產品,成為鼓勵重點。而在海工配套方面,動力定位系統、大型海洋平臺電站集成系統、主動力及傳動系統、鉆井平臺升降系統、采油系統等通用和專用海洋工程配套設備,成為當前及未來產業發展的緊俏產品。

產品高端。新《目錄》結合船舶市場新的發展形勢,重點提出要應對國際海事組織不斷出臺的新標準、新規範,鼓勵發展當前市場熱點船型和船配產品。比如,散貨船、油船、集裝箱船要按綠色、環保、安全要求優化升級,開展滿足國際造船新規範、新標準的船型開發、建造;增加了海洋工程專用作業船和海洋工程裝備條目,一方面體現出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視,另一方面體現出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的新需求。新《目錄》的相關闡述,對船舶企業優化產品結構,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有很強的指導作用。記者同時發現,根據我國未來科學考察和國防戰略的需要,科學考察船、破冰船、海洋調查船、海洋監管船、高性能物探船,以及水下潛器、機器人及探測觀測設備都屬於鼓勵發展項目。

造船技術。與《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(2005年本)》相比,新《目錄》還提出要鼓勵發展精度管理控制、數字化造船、單元組裝、預舾裝和模塊化、先進涂裝、高效焊接技術應用,這體現出國家和企業越來越重視造船技術的發展,有助於提升企業效率,縮短造船周期,增強競爭力,對當前絕大多數船廠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。

限制淘汰:著眼船舶產業可持續發展

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,船舶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,中國船舶工業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,修訂產業目錄有一定的必要性。在新《目錄》的制定過程中,中國船協咨詢了船企、船舶配套企業等多方面意見,并參與了新《目錄》的制定工作。新《目錄》中,限制類和淘汰類雖然筆墨不多,但涉及的面并不窄,主要著眼於我國船舶工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
目錄中,限制類的船舶項目主要為出口船舶分段建造項目;淘汰類的船舶產品主要有采用整體造船法建造的鋼制運輸船舶、不符合規範的改裝船舶和已到報廢期限的船舶、單殼油船、掛槳機船及其發動機,淘汰類的船舶建造工藝主要有廢舊船舶灘涂拆解工藝、船長大於80米的船舶整體建造工藝。

專家指出,近年來,國外資本以建造船舶分段名義進入中國,但是這些分段企業最後往往發展成為整船建造企業,這不僅占用了我國大量的優質岸線資源和勞動力資源,也給我國船企發展造成很大壓力。因此,新《目錄》提出,要限制出口船舶分段建造項目。

記者發現,有關內河船的發展此次雖然未被列入新《目錄》,但是相關船企也要重視內河船的研發和升級換代。根據《國務院關於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》,國內相關船企還要加強內河船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的研發,提高其安全性、運輸效率和節能減排水平,實現內河船的標準化、大型化。

與《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(2005年本)》相比,新《目錄》并未提出限制發展未列入《國家船舶工業中長期規劃》的民用大型造船設施項目(指船塢、船臺寬度大於或等於42米,能夠建造單船10萬載重噸級及以上的船塢、船臺及配套造船設施)。專家表示,雖然新《目錄》并未明確提出限制這些項目,但是其未被列入新《目錄》,本身就說明國家將限制這些項目的發展。今后,有關部門還會出臺新《目錄》的相關細則。“因為這涉及到造船產能的優化調整及資源的合理配置。”

轉型發展:迎接機遇和挑戰

國內最大的民營船廠熔盛重工近日宣布,已經與希臘知名船東簽訂4+4艘冰區加強型巴拿馬型散貨船意向書。這是繼5月17日與另一名希臘船東簽訂2+2艘巴拿馬型散貨船建造合同后,熔盛重工獲得的又一新船訂單。

然而,整個中國造船業的訂單情況并不樂觀。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1-4月,全國船廠新承接訂單同比增長6.6%。由於同期造船完工量大於新接訂單量,截至4月底全國船廠手持船舶訂單較2010年底下降6.2%。

中國船舶工業協會表示,今年以來,國際船舶市場需求出現結構性變化,大型集裝箱船、LNG(液化天然氣船)及海洋工程裝備等高附加值產品主導國際船舶市場,但上述高附加值產品訂單基本為韓國、新加坡造船集團所壟斷,國內船舶企業承接新訂單難度增大。今年以來約有半數以上的造船企業尚未獲得新的訂單合同,個別造船企業出現船臺空置,無船可造的局面。受勞動力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,國內造船業今年1-4月虧損額同比增長28.8%

隨著國際經濟加快復甦,新船需求正在增加,如何在未來五年贏得更好的發展,是擺在中國造船業面前的重要課題。中船協預計,今后幾個月,高附加值產品需求將繼續主導國際船舶市場,影響船舶行業成本上升的幾大因素目前尚未有緩解的跡象,行業虧損估計會進一步加劇。因此,國內造船企業應盡快從“要規模”向“要效益”轉變,避免繼續盲目擴大產能,同時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力度,提高高技術、高附加值船舶的承接能力,迎接機遇與挑戰并存的“黃金五年”。

 

LNG船需求猛增 三星重工贏得12億美元大單

2011年04月11日 19:45

三星重工贏得建造1萬億韓元液化天然氣(LNG)運輸船的訂單,從而建造LNG船成為了造船業的新的“搖錢樹”。

三星重工11日稱,從英國Golar LNG Energy運輸公司等獲得建造6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訂單。訂單總額達12億美元(1.3萬億韓元)。

造船業界認為,這次簽訂合同是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市場復甦的信號彈。

LNG船因為把天然氣在零下162度進行液化運輸,不同於一般油輪和集裝箱船,需要高水平技術。是可顯示韓國企業優勢的高附加價值船舶,連中國也最近兩、三年才開始建造。

LNG船市場以2004年的67艘訂單為轉折點持續減少,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,2009年甚至淪落到“無訂單”地步。

今年出現了轉機。在3個月左右的時間裡,全球海運公司發出了12艘訂單,市場風向大變。其中有幾大原因,首先是國際油價突破了每桶100美元,而且環保能源受青睞也是一個因素。最具決定性的原因是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。有分析認為,核能需求減少意味着天然氣等替代能源需求增長,導致LNG船的訂單大增。

據造船業預計,未來三年內LNG船訂貨量至少達到70艘左右。如果三星重工、大宇造船海洋、現代重工、韓進重工及STX造船等企業拿到其中的60%訂單,按每艘價格2億美元計算的話,就可以創造84億美元收入。三星重工總經理魯寅植說:“今後LNG船的訂單量有望驟增,這將會給韓國造船業帶來新的收益,所以我們正在積極接單。”

  但是情況也可能出現變數。中國浦東造船廠就迅速躍升為韓國造船業的競爭對手。該廠今年1月從日本海運公司接到了4艘LNG船的訂單,創造了中國LNG船首次出口的歷史,即使不會馬上造成威脅,也有望成為潛在競爭對手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崎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