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數百萬的e化專案多半會包括:職能、人才評鑑、人才庫、績效管理、數位學習...等一併做,蠻大的工程。導入專案可簡單分幾個階段 一、定專案範疇與釐清需求 二、選商 三、執行、驗收、廠商結案 四、推廣運用 |
公司內部不論是被老闆下達指示要做或是有人提案,都會擬定這個專案的目的/目標,以及其範疇,確認預算後,便會決定要內部IT自行開發還是要外部購買系統。
若是外部購買系統,亦有分套裝系統或從無到有的開發。若為套裝系統則需針對與公司現行規定、流程不符之處進行客製化修改,但須特別注意是否跟原系統邏輯有所抵觸,導入前盡量減低客製為宜,一方面可避免前述之風險,一方面HR畢竟不是工程師,有些想像中覺得非要不可的功能,真的要求廠商做出來了也未必實用。若是從無到有開發則就是按專案時程,一步一步來。
專案團隊的專業與經驗相當重要,廠商所派任的專案經理,必須能做好客戶與自家工程師兩方的溝通橋樑,也必須協助客戶釐清專案範疇、時程以及掌握好客製需求,才不至於讓自家工程師花白工做了客戶不要的東西。好的專案經理也會在合理範圍內盡量解決客戶的需求,並以自身經驗提供客戶在各階段執行時應該注意或可努力的事項。
系統是長期營運的,所以廠商的服務也就得一併納入考量。不論其服務的範疇、人力、問題處理方式都跟後續管理單位有所牽連。如果是唯利是圖的廠商,收了錢就不重服務,那麼客戶端的執行人員可慘了,容易陷入叫天天不應的慘況。所以不只要考量廠商本身的營運體質,作為考量其是否能長期配合維護系統,亦需考量其服務品質。這部分可透過survey他的客戶得知,認識其他客戶也有彼此經驗交流的好處。
上述是選商應注意之事,若是客戶端,也就是HR本身應該注意什麼呢?
1.確認內部流程,轉化為需求、規格,並與廠商討論確認後,請對方文件化。 文件化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在日後可追本溯源,有憑有據是保護雙方所必須做的。釐定需求時,若跟其他系統做整合,系統之間如何溝通也是要確認清楚。 A系統要從B系統撈到什麼資料,B系統的資料是否需要反餽給A系統也都需要事先規劃。
2.確實驗收。專案多會切階段做驗收,在付錢之前,發現有任何問題與錯誤,廠商多半會 快速回應處理。最怕就是到了結案驗收之後,才爆出問題,不夠負責或是人力吃緊的廠商可是會使出推、拖、拉的招數。
3.若HR為主導單位,則還必須負起在公司推廣之責,比如牽涉到請假、員工資料更新、 電子簽核...等等各級員工、主管會使用到的功能,都需安排教育訓練。將來也必須跟內部IT談好分工管理的範疇,基本上系統管理會由HR單位負責,軟硬體由IT掌管。此後也必須有人負責透過電話或email來回應公司員工大大小小使用上的問題。
此外,有的公司會趁此e化專案,順便重新Review現行狀況,並修改規章、流程,因為e化之後,可做到簡化或整合。最好不要原原本本的將流程電子化,那就失了e化該有的好處。